时间: 2025-04-24 10:06:44
最后更新时间:2024-07-31 04:20:10
“疲于奔命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疲惫于奔波和命令”。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因为忙于工作或应付事务而感到非常疲惫,常常指由于责任或压力而不得不忙碌于各种事务。
“疲于奔命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,原文描述了王允为了应对政务而疲于奔命的情形。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公职工作的辛劳与责任感,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演变为描述现代人忙碌生活的常用词汇。
“疲于奔命”常常出现在以下几种场景:
同义成语:
反义成语:
在现代社会,尤其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,“疲于奔命”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。它反映了人们在工作、生活、学习等多方面的压力,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。很多人为了追求职业成功、家庭责任等,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精神与身体压力。
“疲于奔命”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焦虑和无奈,反映出对现代生活节奏的无奈与疲惫。它引发对生活方式的思考,提醒人们要注意平衡工作与生活。
在我的生活中,有一段时间由于工作压力大,常常感到“疲于奔命”。我尝试通过合理安排时间、进行适当的休息来缓解这种状态,并意识到健康与工作效率的重要性。
在一个炎热的夏日,城市的喧嚣仿佛无休止,行人们在烈日下奔波。小李为了完成手头的项目,疲于奔命,心中却默默期盼着那片刻的安宁。就在他抬头的一瞬,看到夕阳西下,温暖的余晖洒在身上,似乎在告诉他,忙碌之余,也要享受生活的美好。
在英语中,类似的表达可以是“running around like a chicken with its head cut off”,意指人忙得不可开交,失去方向感。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,但其背后传达的疲惫和忙碌的情感是相似的。
通过对“疲于奔命”的学习,我更加理解了现代人生活的压力与挑战。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,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,以及对他人压力的理解与同情。
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。
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先主至于夏口,亮曰:‘事急矣,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。’时权拥军在柴桑,观望成败,亮说权曰:‘海内大乱,将军起兵据有江东,刘豫州亦收众汉南,与曹操并争天下。今操芟夷大难,略已平矣,遂破荆州,威震四海。英雄无用武之地,故豫州遁逃至此,愿将军量力而处之!若能以吴、越之众与中国抗衡,不如早与之绝;若不能,何不按兵束甲,北面而事之!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,而内怀犹豫之计,事急而不断,祸至无日矣!’权曰:‘苟如君言,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?’亮曰:‘田横,齐之壮士耳,犹守义不辱;况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,众士慕仰,若水之归海。若事之不济,此乃天也,安能复为之下乎!’权勃然曰: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吾计决矣!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,然豫州新败之后,安能抗此难乎?’亮曰:‘豫州军虽败于长坂,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,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。曹操之众,远来疲敝,闻追豫州,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,此所谓“强弩之末,势不能穿鲁缟”者也。故兵法忌之,曰“必蹶上将军”。且北方之人,不习水战;又,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耳,非心服也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,与豫州协规同力,破操军必矣。操军破,必北还,如此则荆、吴之势强,鼎足之形成矣。成败之机,在于今日!’权大悦,与其群下谋之。”
《资治通鉴·汉纪五十六》:“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,诸葛亮谓刘备曰:‘事急矣,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。’遂与鲁肃俱诣孙权。亮见权于柴桑,说权曰:‘海内大乱,将军起兵据有江东,刘豫州亦收众汉南,与曹操并争天下。今操芟夷大难,略已平矣,遂破荆州,威震四海。英雄无用武之地,故豫州遁逃至此,愿将军量力而处之!若能以吴、越之众与中国抗衡,不如早与之绝;若不能,何不按兵束甲,北面而事之!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,而内怀犹豫之计,事急而不断,祸至无日矣!’权曰:‘苟如君言,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?’亮曰:‘田横,齐之壮士耳,犹守义不辱;况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,众士慕仰,若水之归海。若事之不济,此乃天也,安能复为之下乎!’权勃然曰: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吾计决矣!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,然豫州新败之后,安能抗此难乎?’亮曰:‘豫州军虽败于长坂,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,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。曹操之众,远来疲敝,闻追豫州,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,此所谓“强弩之末,势不能穿鲁缟”者也。故兵法忌之,曰“必蹶上将军”。且北方之人,不习水战;又,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耳,非心服也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,与豫州协规同力,破操军必矣。操军破,必北还,如此则荆、吴之势强,鼎足之形成矣。成败之机,在于今日!’权大悦,与其群下谋之。”
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绍既并四州之地,众数十万,而骄心转盛,贡御稀简。主簿耿包密白绍曰:‘赤德衰尽,袁为黄胤,宜顺天意,以从民心。’绍以包白事示军府僚属,议者以包妖妄宜诛。绍知众情未同,不得已乃杀包以弭其迹。”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,项王乃大惊曰:‘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’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’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”
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宋人惧,使华元夜入楚师,登子反之床,起之曰:‘寡君使元以病告,曰:“敝邑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。虽然,城下之盟,有以国毙,不能从也。去我三十里,唯命是听。”’子反惧,与之盟而告王。退三十里。宋及楚平,华元为质。盟曰:‘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’”
春秋时期,申公巫臣子灵为了得到此郑王室嫁到陈国的美若天仙的夏姬,先后阻止楚庄王及子反娶她,但也轮不上他。过了五年他终于把夏姬骗回了郑国,后改道晋国,楚国子反、子重反对,子灵扬言要使他们疲于奔命而死
彼方支吾未暇,而吾率步兵乘高而进,声东击西,形此而出彼,乘卒初锐而用之,彼亦~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