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04-26 08:50:08
最后更新时间:2024-07-31 07:15:55
成语“胆战心寒”的字面意思是:胆子发抖,心里感到寒冷。它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或惊恐的状态下,心理和生理的反应,常常用来形容遇到可怕、危险或不安的事情时的感觉。
“胆战心寒”出自《左传》,原文为“胆寒心战”。这个成语有着悠久的历史,最初是用来描述战场上士兵面对敌人时的恐惧心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逐渐被引申为任何情况下的极度恐惧。
“胆战心寒”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:
同义成语:
反义成语:
在文化中,恐惧是一种常见的情感体验,尤其是在面对未知或危险的情况下。成语“胆战心寒”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恐惧的普遍感受,也反映了社会对安全与稳定的渴望。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生活相对安全,但人们依然会在面对突发或社会动荡时感到胆战心寒。
“胆战心寒”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恐惧和不安,常常联想到神秘、未知和危险的事物。这种情感反应可以影响思维方式,让人更加谨慎和警觉,尤其是在面对潜在风险时。
在一次夜间出行时,我突然遇到了一只黑猫,心中瞬间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,真是胆战心寒。虽然理智告诉我这只是迷信,但那一刻的恐惧感是无法控制的。
在黑暗的森林中,月光透过树梢,投下斑驳的影子。她走得越来越慢,心中充满了不安,仿佛每一步都在与那潜伏在黑暗中的恐惧较量。胆战心寒的感觉如同寒风般刺骨,让她几乎无法再前行。
在英语中,有类似的表达如“to be scared stiff”或“to be terrified”,它们同样用来形容极度的恐惧。虽然字面意思不同,但在文化上都反映了人类对恐惧的普遍体验。
通过对成语“胆战心寒”的学,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中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。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,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能准确地表达恐惧和不安的情感。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,我将更加注重成语的使用,以增强我的表达能力。
怕的是城荒国破,常子是胆战心寒。
诸将见李逵等杀了一阵,众人都~,不敢出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