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04-23 17:39:02
最后更新时间:2024-07-30 18:48:48
成语“始末根由”的字面意思是“事情的开始、经过、结果和原因”。它用于描述一件事情的全过程,包括起因、经过和结果,强调对事情的全面理解。
“始末根由”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,但其组成部分中的“始”、“末”、“根”、“由”都是常见汉字,分别表示事物的开端、结尾、根本原因和理由。可以推测,这一成语的形成源于对事情全面分析和理解的需求,反映了古人对事物本质的探究。
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景,包括:
同义成语:
反义成语:
在**传统文化中,讲求对事物的细致分析和全面了解。因此,“始末根由”反映了求真务实的文化价值观。在现代社会,这一成语依然适用,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全面了解问题背景显得尤为重要。
“始末根由”给人的感觉是严谨和理性,强调深入思考和全面分析的重要性。这种思维方式在我们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时,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事物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曾遇到过一次误会,朋友之间因为没有清楚地了解事情的“始末根由”而产生了不必要的争执。通过沟通,我们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,最终化解了误会。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“始末根由”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。
在写作中,我尝试将“始末根由”融入诗歌:
世事如棋,局局争端,
始末根由,皆在细看。
问君何故,莫问天意,
一场梦里,缘起缘散。
在英语中,类似于“始末根由”的表达可以是“the whole story”或“the ins and outs”,强调对事情的全面了解。在不同文化中,尽管表达方式不同,但对事物全面理解的需求是一致的。
通过对“始末根由”的分析,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,也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中起到引导作用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,要全面、深入地理解事情的各个方面,以做出更好的判断和决策。
公子遂将初遇杜十娘,如何相好,后来如何要嫁,如何借银讨他,始末根由,备细述了一遍。
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:“上问其始末根由,德裕具对,上甚悦。”
《清史稿·曾国藩传》:“国藩上疏详陈始末根由,帝览之,深为嘉许。”
《明史·海瑞传》:“瑞上疏陈始末根由,帝览之,为之泣下。”
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飞具陈始末根由,帝为之动容。”
《旧唐书·李德裕传》:“上命德裕尽陈始末根由,德裕具对,上甚悦。”
张金凤这才得明白这姑娘的~,就连安公子也是此时才如梦方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