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04-26 03:59:08
最后更新时间:2024-07-30 18:48:52
成语“始终不易”由“始终”和“不易”两个部分组成。字面意思是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改变,形容事物的性质、状态或态度始终如一,坚定不移。其基本含义是强调一种坚持不懈、稳定不变的品质。
“始终不易”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,但该成语的构成元素“始终”与“不易”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使用背景。“始终”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延续,而“不易”则强调事物的稳定和不变。它们组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强调持续性和恒定性的表达。
“始终不易”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:
同义成语:
反义成语:
在现代社会,尤其是在商业和人际关系中,始终不易的态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。它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和诚信,特别是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,能够坚持原则显得尤为珍贵。
“始终不易”给人一种坚定、可靠的情感反应,容易让人联想到忠诚、信念与坚持。这种情感反应有助于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放弃,保持信念。
在我的生活中,我曾遇到一位老师,她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态度始终不易,无论学生的表现如何,她都给予支持与鼓励。这种坚持让我深受感动,也让我学会了在困难时刻不轻言放弃。
在一首诗中,可以这样使用“始终不易”:
风雨飘摇心不改,
始终不易情谊深。
愿与君携手共,
白头到老不离分。
这首诗表达了在风雨中仍然坚定的情感,体现了始终不易的主题。
在英语中,类似的表达可以是“steadfast”或“unchanging”,它们同样传达了坚持和稳定的意思。不同文化中,这种强调坚守信念的观念普遍存在,表明其跨文化的价值。
通过对成语“始终不易”的全面学习,我认识到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。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品质,也能反映出社会对稳定性和坚持的重视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,掌握这样的成语,有助于提升表达的深度与情感。
臣自惟言辞不如伍被远矣,然始终不易,窃谓过之。
《明史·海瑞传》:“瑞生平为学,以刚为主,因自号刚峰,天下称刚峰先生。尝言:‘欲天下治安,必行井田,不得已而限田,又不得已而均税,尚可存古人遗意。’故自为县官,即立定志向,一切钱谷出入,毫发不私,而尤以清丈田亩为急务。”
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飞事亲至孝,家无姬侍。吴玠素服飞,愿与交欢,饰名姝遗之。飞曰:‘主上宵旰,宁大将安乐时耶!’却不受,玠益敬服。少豪饮,帝戒之曰:‘卿异时到河朔,乃可饮。’遂绝不饮。帝初为飞营第,飞辞曰:‘敌未灭,何以家为?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,飞曰:‘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死,天下太平矣。’”
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超自以久在绝域,年老思土。十二年,上疏曰:‘臣闻太公封齐,五世葬周,狐死首丘,代马依风。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,况于远处绝域,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?’”
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屈原既放,三年不得复见。竭忠尽智以事其君,谗人间之,可谓穷矣。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《国风》好色而不淫,《小雅》怨诽而不乱。若《离骚》者,可谓兼之矣。上称帝喾,下道齐桓,中述汤武,以刺世事。明道德之广崇,治乱之条贯,靡不毕见。其文约,其辞微,其志洁,其行廉,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,举类迩而见义远。其志洁,故其称物芳。其行廉,故死而不容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,蝉蜕于浊秽,以浮游尘埃之外,不获世之滋垢,皭然泥而不滓者也。推此志也,虽与日月争光可也。”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:“君子之爱人也以德,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君子之爱人也,始终不易其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