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04-26 03:02:34
最后更新时间:2024-07-30 23:56:28
“旷夫怨女”是一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空旷的男人和怨恨的女人”。它通常用来形容夫妻或情侣之间的因离别而产生的相思之苦,尤其是在男女双方心中都存有对对方的思念和无奈。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感情中的孤独和无奈。
“旷夫怨女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舝》,原文为“彼尔维何?维常之华,维常之华,彼尔维何?维旷之夫,维怨之女。”这首诗描绘了男女之间的情感,表达了对爱人缺席的思念之情。成语的构成与《诗经》的情感主题密切相关,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刻性。
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,包括:
同义成语:
反义成语:
在古代社会,男女之间的情感往往受到重重束缚,离别和思念成为常态。因此“旷夫怨女”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,还体现了社会对爱情的理解与表达。现代社会中,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,尽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,但感情中的孤独感依然存在,成语依然适用。
“旷夫怨女”让我联想到孤独与思念的交织,仿佛每个思念的人都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。它让我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,以及在爱的缺席下,内心所感受到的空虚与无奈。
在我个人的生活中,曾有一段时间因工作的原因与爱人异地,常常感到“旷夫怨女”的苦楚。每当夜深人静时,思念如影随形,让我更加珍惜与她在一起的时光。
在月光下,我轻声吟唱: “旷夫怨女月下愁,千里之外共此生。 思念如潮涌心间,何时共饮此杯酒。”
在西方文化中,与“旷夫怨女”相似的表达是“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”,强调离别使人更加珍惜彼此的感情。虽然表达方式不同,但情感内涵却有着相似之处。
通过对“旷夫怨女”的深入学习,我更加理解了感情中的思念与孤独。这一成语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,帮助我在描述情感时,能够更加准确和生动地传达内心的感受。
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:“旷夫怨女,皆有所归。”
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旷夫怨女,皆有所归。”
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旷夫怨女,皆有所归。”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:“旷夫怨女,皆有所归。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旷夫怨女,皆有所归。”
他两个正是~,相见如饿虎逢羊,苍蝇见血,那有工夫问名叙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