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04-26 03:02:26
最后更新时间:2024-07-30 23:56:45
“旷日弥久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旷”(宽广、长久)和“日”(时间、天数)结合而成,表示事情的时间拖得很长,甚至超出了预期的范围。基本含义是指事情拖延得很久,时间非常漫长。
“旷日弥久”出自《左传》,原文是“而日弥久,旷日弥久”。这句话描述的是在某种情况下,时间的推移显得格外漫长,通常指在等待或忍耐的过程中,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比煎熬。
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,包括:
同义成语:
反义成语:
在**传统文化中,时间常常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资源,拖延被认为是对时间的浪费。因此,“旷日弥久”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漫长,也反映了人们对效率和时效性的重视。在现代社会,随着节奏的加快,这个成语的使用更加普遍,用以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。
“旷日弥久”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焦虑和无奈。它让人联想到漫长的等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,常常伴随有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。
在我的生活中,我曾经历过一次项目的延期。原定的截止日期一再推迟,最终导致整个团队的士气受到影响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时常想到“旷日弥久”,感受到时间的煎熬与项目进展的无奈。通过这个成语,我学会了更加重视时间管理,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拖延。
在一首诗中,可以这样使用“旷日弥久”:
花开花落,岁月如歌,
旷日弥久,思念成河。
月明如水,影浮轻波,
何时归来,心念相托。
在英语中,类似的表达有“drag on”或“go on forever”,用来形容事情的拖延和时间的漫长。这些表达同样承载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,反映了各文化对时间的看重。
通过对“旷日弥久”的深入分析,我意识到在语言学*中,掌握成语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是非常重要的。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,也让我更加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,以及在生活中面对拖延时应有的态度。
太子丹曰:‘太傅这计,旷日弥久,心惛然,恐不能须臾。’
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旷日弥久,而天下未定。”
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旷日弥久,而兵粮俱尽。”
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旷日弥久,而民益困。”
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旷日弥久,而天下大坏。”
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旷日弥久,而周室衰微。”
恐~,民累愈深,上下交受其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