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04-26 00:59:18
最后更新时间:2024-07-30 23:57:00
“旷日长久”这个成语由“旷”、“日”、“长”和“久”四个字组成。字面意思是形容时间的延续非常久远,通常用来形容事情拖延得很久,或者某个过程非常漫长。它传达一种时间的无尽和乏味,常常带有消极的情感色彩。
“旷日长久”最早出现在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中:“不见久矣,旷日而长久。”在古代文献中,成语常用来描述事情的延续和拖延,反映了古人对时间的重视以及对长时间等待的无奈。
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、历史记载以及日常对话中。比如,在讨论一个计划的进展时,可以用“旷日长久”来形容这个计划推进缓慢,令人感到焦虑。在演讲中,提及某个**的拖延也可以使用此成语,使语气更加生动。
同义成语:
反义成语:
在**文化中,时间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。成语“旷日长久”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的重视以及对拖延的反感。在现代社会,随着快节奏生活的普及,这个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,尤其在形容项目延期或工作进展缓慢时,常常引起共鸣。
“旷日长久”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焦虑和无奈,联想到漫长的等待和过程中的无聊感。它也可以引发人们对时间价值的思考,促使我们更加珍惜时间。
在工作中,我曾经历过一个项目因为各方协调不力而旷日长久,最终导致团队士气的下降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合理规划和及时沟通的重要性,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。
在一首现代诗中,我可以这样使用该成语:
漫漫长路,旷日长久,
岁月如歌,谁在追逐?
等待的风,吹散了梦想,
而我依旧,站在原地,孤独。
在英语中,可以用“drag on”或“take forever”来表达类似的意思。这些表达也传达了对时间拖延的无奈感,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可能存在差异。
通过对“旷日长久”的深入理解,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对时间的一种描述,更是对生活中许多事情的感悟。在语言学*和表达中,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,增强沟通效果,使我在表达上更为生动和形象。
是以君子为国,观之上古,验之当世,参以人事,察盛衰之理,审权势之宜,去就有序,变化有时,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。
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武帝元狩四年》:“旷日长久,民疲于役。”
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旷日长久,而天下户口减半。”
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旷日长久,而天下户口减半。”
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旷日长久,而天下户口减半。”
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旷日长久,民疲于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