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04-26 05:45:15
最后更新时间:2024-07-30 23:56:42
成语“旷日引久”字面意思是指事情拖延的时间很长,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事情由于各种原因而延续得过久,导致人们的耐心和注意力逐渐减弱。它传达出一种消极的情绪,暗示事情的进展缓慢且不见好转。
“旷日引久”出自《左传》,原文是“然则君子之道,旷日引久,何以为之”,意指君子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,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实现,就会失去意义。成语的形成与古代社会对时间和效率的重视密切相关,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。
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工作、项目或计划的延误,尤其是在商业、政治或日常生活中。例如,在一个团队项目中,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完成,可以说“这个项目旷日引久,大家的信心都在下降”。
同义成语:
反义成语:
在现代社会,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,“旷日引久”反映了人们对效率和结果的高度期望。这个成语揭示了拖延带来的消极影响,适用于批评那些行动缓慢或缺乏决策能力的个人或组织。
“旷日引久”常常让人联想到失望、无奈和焦虑的情感。它让人产生对时间流逝的敏感,也使人反思如何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。
在我的学习过程中,曾经经历过一个项目的长期拖延,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了进展缓慢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深刻体会到“旷日引久”所带来的挫败感,最终我们通过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,才得以顺利完成项目。
在一首小诗中,可以这样运用“旷日引久”:
秋风瑟瑟叶纷飞,
岁月如梭情难追。
旷日引久梦依旧,
何时归来共此杯。
在英语中,与“旷日引久”相似的表达有“dragging on”或“prolonged”,都表示某件事情的延续时间过长,导致人们感到厌烦或失望。这表明,不同文化中对时间的重视和对拖延的反感是相似的。
通过对“旷日引久”的学习,我认识到时间管理和效率对于个人和团队的重要性。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,也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时间的使用,避免不必要的拖延。它的存在和使用使我更加意识到时间的宝贵,以及高效行动的重要性。
旷日引久,士卒劳倦。
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武帝元狩四年》:“旷日引久,民疲财竭。”
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:“旷日引久,而天下户口减半。”
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旷日引久,民多流亡。”
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是以旷日引久,而天下户口减半。”
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旷日引久,民疲财竭。”
既除丧矣,而继以疾病,又念心之曲折,造次不足以自达,故~,而阙然不即叙感,实冀宽大仁明有以容而察之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