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04-26 00:41:11
最后更新时间:2024-07-31 03:59:13
“珠辉玉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指珍珠的光辉和玉石的映照。它形容事物之间的相互辉映、相得益彰,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象或人们之间的美好关系,强调了相互的映衬效果。
“珠辉玉映”出自《文选·王粲·登楼赋》,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描述美丽的景象或人物。其典故中,珠和玉各自代表了极致的美,象征着高贵与优雅,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与赞美。
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,尤其是在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时。它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于表达对某种美好关系的赞美,比如形容夫妻或朋友之间的和谐美好。在演讲中,使用“珠辉玉映”可以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,强调某种美好状态的形成。
“珠辉玉映”在**文化中常常与美、和谐、团结等观念相联系,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个成语依然适用,尤其是在描述人际关系、团队合作时,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。
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与理解,正如珠子与玉石的光辉相互映衬。它传递出一种温暖与美好的情感,令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。
在生活中,我常常会用“珠辉玉映”来形容我与朋友之间的关系。通过共同的努力和理解,我们的友谊愈发深厚,正如这个成语所形容的那样。
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花园里盛开的花朵像是装饰着大地的珠宝,阳光洒下,形成了一幅“珠辉玉映”的美丽画卷,让人不禁停下脚步,沉醉其中。
在英语中,可以用“mutual enhancement”来表达类似的意思,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促进。然而,中文的“珠辉玉映”更具诗意,蕴含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美学。
通过对“珠辉玉映”的学*,我更加理解了美好关系和和谐环境的重要性。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,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重视与他人的关系,努力营造一种相互辉映的氛围。
斯赋之盛,珠辉玉映。可以发昏蒙,佐明圣。为前古之楷式,作後来之龟镜。非寡人之所知,敢不承天之命。
《文选·江淹〈别赋〉》:“是以别方不定,别理千名。有别必怨,有怨必盈。使人意夺神骇,心折骨惊。虽渊云之墨妙,严乐之笔精;金闺之诸彦,兰台之群英;赋有凌云之称,辩有雕龙之声:谁能摹暂离之状,写永诀之情者乎!”
《文选·沈约〈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〉》:“深图密虑,众莫能窥。”
《文选·王融〈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〉》:“信凯悌之匪懈,知宴喜之无私。”
《文选·谢朓〈晚登三山还望京邑〉》:“灞涘望长安,河阳视京县。白日丽飞甍,参差皆可见。余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。喧鸟覆春洲,杂英满芳甸。去矣方滞淫,怀哉罢欢宴。佳期怅何许,泪下如流霰。有情知望乡,谁能鬒不变?”
《文选·谢庄〈月赋〉》:“柔祇雪凝,圆灵水镜。连观霜缟,周除冰净。君王乃厌晨欢,乐宵宴。收妙舞,弛清县。去烛房,即月殿。芳酒登,鸣琴荐。若乃凉夜自凄,风篁成韵。亲懿莫从,羇孤递进。聆皋禽之夕闻,听朔管之秋引。于是弦桐练响,音容选和。徘徊《房露》,惆怅《阳阿》。声林虚籁,沦池灭波。情纡轸其何托,愬皓月而长歌。歌曰:‘美人迈兮音尘阙,隔千里兮共明月。临风叹兮将焉歇,川路长兮不可越。’歌响未终,余景就毕。满堂变容,回遑如失。又称歌曰:‘月既没兮露欲晞,岁方晏兮无与归。佳期可以还,微露沾人衣。’”
小弟虽年少,浪游江湖,阅人多矣,从不曾见先生~,真乃天上仙班。(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九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