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04-24 20:50:51
最后更新时间:2024-07-30 16:12:21
“博览古今”由“博”和“览”两个字构成。“博”意为广泛、丰富,“览”意为观察、阅读。字面意思是广泛地阅读和观察古今的书籍和知识,基本含义是指知识渊博、视野开阔,尤其是对于历史及现代知识的全面了解。
“博览古今”源于古代文人对知识的追求,强调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化和思想。历史上,许多文人如司马迁、孔子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,他们通过阅读和学*来提升自己的智慧与见识。虽然没有一个特定的文献出处,但其精神贯穿于**传统文化中,表现了对知识的重视。
在文学作品中,常用“博览古今”来形容角色的学识渊博。在日常对话中,可以用来夸奖某人知识面广,或者在演讲中强调学*的重要性。例如,在学术讨论中提到某位学者的研究时,可以说:“这位学者博览古今,才华横溢。”
同义成语:
反义成语:
在**文化中,知识被视为重要的财富,博览古今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,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。在现代社会,信息爆炸的时代,博览古今更加体现出其重要性,鼓励人们多读书、广泛吸收各种知识,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。
“博览古今”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,激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。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勤奋学*、不断探索的人,他们的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我在大学时期曾经参加过一个读书会,主题就是“博览古今”。每周我们都要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,无论是历史、哲学还是科学,这种经历让我认识到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,也激励我在学*中保持开放的心态。
在一首关于知识和探索的诗中可以这样写:
书山有路勤为径,
博览古今开智慧。
千年古籍藏智慧,
今朝新知启心扉。
在英语中,类似的表达是“broad knowledge”或“well-read”,强调知识的广泛和深度。在西方文化中,知识的获取同样被重视,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,强调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,例如更倾向于实践与经验的结合。
通过对“博览古今”的分析,我深刻理解到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。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丰富了我的词汇,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保持学*的态度,努力去了解更广泛的世界。
博览古今,容受直辞。
《明史·文苑传·杨慎》:“慎字用修,博览古今,诗文冠一时。”
《宋史·文苑传·李昉》:“昉字明远,博览古今,文章赡丽。”
《晋书·王接传》:“接字祖游,博览古今,尤长礼传。”
《后汉书·班彪传》:“彪字叔皮,博览古今,好述作。”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博览古今,通达治体。”
做学问必须要~,采纳众家之长。